3.2. 閩南語和客家話

Contributed by KhoGuan Phuann

Last Update: 2003年10月13日 周一 02時17分56秒 CST

在台灣,漢字的使用,除了國語(Mandarin)的書寫以外, 也有用漢字寫成的閩南話(Holo)或客家話(Hakka)的文字作品 (以下敘述中的台灣話(Taiwanese)包括閩南話及客家話)。 近年來,雖然政府已開始進行母語教育,但其書面文字仍未標準化。 要完全使用漢字來充份書寫台灣話,實際上極困難。 不是要用到一些冷僻的漢字,就是無漢字可用,要創造新的漢字。 一些過去民間常用的台灣話漢字(如 个 ),Big5未收; 即使是 Unicode 4.0 也還有所遺漏。更不用說台灣話中有許多外來語, 勉強用漢字近音字來表記,非常笨拙。

有許多人主張用漢字與拚音文字混用的方式來書寫台灣話, 以解決上述的問題,也有人主張完全使用拚音文字。

台灣話的拚音文字中,歷史最長久的是「白話字」 (Pçh-öe-ji,簡寫為 POJ)。 白話字就是教會羅馬字(Church Romanization), 十九世紀從西洋來到福建及廣東傳教的長老教會牧師, 開始設計閩南話及客家話的羅馬拚音書寫系統,並傳播到台灣來。 歷經變遷,目前教會羅馬字是最多人使用的台灣話拚音文字, 並不限於教會人士。

近年台灣語文學會(Taiw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Society) 以教會羅馬字為基礎加以修訂,制定了台灣語言音標方案(Taiwanese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,簡寫為 TLPA)。自教育部於 1998 年公告以來,有越來越多台灣話的語文教材、民間採集、文學作品 以及研究著作採用這套音標。

自由軟體中,yudit 這個 Unicode 編輯器,配合相應的 keymap 可以很方便的輸入 POJ 或 TLPA。詳情請參考 潘科元台語 Linux 網站